查看原文
其他

世界的弧光——2023 07期 《科幻世界》评刊

chihui 大橘科幻 2023-09-01

老样子,评刊之前先唠叨一些东西。
之前的评刊里讲到了一件事:要写科幻小说,有时候,你要把科幻设定当成背景来写;有时候,你要把科幻设定当成剧情来写;有时候,你要把科幻设定当成人物来写。
第一个很好理解。第二个,在网文的“升级流”“科技树流”出现之后,也很好理解。但是第三个就不太好理解了。
那么,要弄清楚怎么把科幻设定当成人物来写,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在一般故事创作中,人物要怎么写。
先来看一下“人物弧光”的定义:
1. 角色以某个状态开始。
2. 角色进入故事,和其它角色或者环境发生互动,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影响。作出一些选择。
3. 角色进入一个不同的状态并结束。
在狭义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直接将“角色”代换为“新技术”。
1. 新技术以某个状态面世
2. 新技术进入故事,和其它角色或者环境发生互动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影响。
3. 新技术(技术本身或技术的意义)发生重大改变。
在略微广义的情况下,我们甚至可以将“角色”代换为“世界”。比如一个赛博朋克的世界。
1. 世界呈现出某种状态。
2. 故事在世界中展开,角色和世界环境发生互动,在这个过程中,世界环境受到角色影响。
3. 世界发生重大改变。
聪明的读者朋友应该已经意识到,“人物弧光”的普适性最广,“新技术弧光”是特化后适用于科幻小说的一种定义,而“世界弧光”则可以同时用于科幻、奇幻、幻想等各种小说类型。
在9月的“大橘科幻”写作营里,我们将详细地梳理这些不同的弧光,并通过它们建立起一个好看的科幻小说的基本结构。
现在,让我们先把这些定义放在这里。先来评刊。


-------------评刊的分割线-------------
这期的《科学》栏目《想去一趟宇宙边际,最可行的办法是?》太棒了,以至于我决定花点时间赞美一下它。
但我的赞美绝对不包括这个标题,这啥破标题啊!卧槽!
要是我来当编辑我一定给它改成《震惊,遨游宇宙边际只需要1个g!》
总之,这篇科普作品让我找到了一点最初看科幻时候的感觉,层层推进,缜密推导,每往前走一步,就可以看到科学、技术和物理公式能够展开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,而且每一步都有一个新的世界。
最重要的是,抵达这些新世界只需要一个g的加速度。
我爱这种数学公式与物理定律框架内的意外,我爱这种必然的惊喜。它告诉你,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,只要展开科学的翅膀,我们就可以成为这个奇迹的一部分。
要是没有那个标题,它就完美了。嗯。
评价:很值得读一次。

--------小说的分割线-------
《俑》
这篇作品很棒,不管是情节还是文字都超越了作者的上一篇作品《2031壮志凌云》。
人物的关系、矛盾、冲突在近未来背景下徐徐展开,文字流畅,读起来也很舒适。场景切换的节奏适中,气氛渲染也很好。
读起来非常舒适。
故事的结尾很有趣,每一个角色的选择都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评价:值得读一次。

《漫长的死亡》
脑洞问答机的故事有时候值得评价,有时候懒得评价。
这一期介于两者之间吧。
开头的交换身体很惊艳,但是后面就变成了各种延寿科幻构思的堆叠。可惜了前面那个惊艳的想法。要是能深挖下去的话,其实是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故事。
评价:对读者来说,值得读一次。对作者来说,值得重写……

《致永不熄灭的你》
这篇很不错。结尾给了我一个惊喜。我本来以为是一个老套的追寻爱情的故事。结果是一个关于守望的故事。我喜欢这个结尾。
评价:值得读一次,也许两次。
附注:在和其他小伙伴讨论这篇作品的时候,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:我们都判定这篇作品是好的,但是小伙伴们表示自己很喜欢这篇作品的文字,还有幽默感。而对我来说,这篇作品采用的星际牛仔式语言是我在个人情感上最讨厌的类型,原因来自于某个对我硬塞星际牛仔安利的智障。
但我仍然可以清楚地判断:这篇作品的语言是好的,故事是好的,这是个好故事。
——这就回到了在讨论《依尘》时候的一个关键问题:对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主观认知组成的文学作品,编辑有客观判定的能力吗?
答案是:有的。
能否区分一个故事到底是“自己不喜欢”还是“确实不好看”,将会决定你是一个茫然的编辑,还是一个偶尔清醒的编辑。
而迈出这一步的规则如下:人不能只凭自己达成客观。
在我做编辑的一开始几年,我组建了一个小小的读稿组。在这里我们会对一些不确定的作品交换意见。我还会写下自己对作品的评价,然后去网上阅读各种对作品的评论,对它们进行比较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了解到了自己对军事作品的无知和对一些特定类型作品的偏见。并且在这些情绪发生的时候能够尽量保持客观。如果我做不到,我会找其他人帮我判断这个作品的状态。并通过他人的帮助调整自己的偏见指针。
如果我特别喜欢一部作品,我会问问别人的意见,如果我特别讨厌一部作品,我也会问问别人的意见。我会对照这些意见和我自己的感受,来对自己的判断标准进行一定的调整。
随着这些信息的积累,虽然主观认知带来的情绪始终在那里,但我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,可以绕开它做出判断。
当然,我至今仍然记得一段……很有趣……的对话。
“那个,我们可能需要客观一点看问题……”
“我的看法就是客观!”
手动,狗头,j.p.g.

《空地》
这篇的风格和特德姜的外星人那篇有一点点类似。整体读起来很舒适。
不过结尾的部分有点弱,没能把这个构思推得更高,有点高开低走了。是为遗憾。
评价:值得读一次。

《幸运》(校园之星)
结尾的意外情节有一点点牵强。但是也带来了很好的荒诞剧的效果。
好到我决定评价一下它。
整体的故事架构非常完整。
评价:值得读一次。

《依尘》(下)
本来不想评的,因为如果这篇小说是个靶子,那差不多都能上演草船借箭了。
但是我写到这里的时候,这期的主题还没出来。更重要的是,我本来给9月的“大橘科幻写作训练营”准备了一个主题,但是在我细化它的时候出了岔子。
——就是那种“我在脑子里构思好了一切但是落地的时候劈了个叉”的岔子。
而且这个劈叉有点大,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已经废了两版文案差不多七千字,肉痛的要死。
所以我决定再评价一下依尘这个结尾。看看能不能想到一些合适的东西。
然后我的血压就高了。
没错,这篇小说在接近结尾的地方,让一个角色告诉另一个角色:我给你讲的那些科幻构思,都是在逗你玩哦亲……连药都是假的哦亲……
血压,高了,高了。
我见过给读者惊吓的故事高潮,我见过给读者惊喜的故事高潮,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让读者和角色一起当范伟的故事高潮。
亲,你瘸了,我忽悠的哦。
这一刻我明白了,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是什么,在那些繁杂的描写之下,在那些公式和琐碎的爱情细节之下,是一种挥之不去的——
整个世界都一起智障了的感觉。
评价:为了身心健康,不要读。

--------评刊后碎碎念-------
这期的主题是最后写的,在反复纠结删改之后,我定下了“世界的弧光”这个主题。一部分还是要感谢《依尘》这篇小说。
因为在这篇小说里,世界就像是舞台的背景般僵硬而一成不变,不管是主人公的命运还是配角的选择,都没有让故事里的世界泛起哪怕是一小丝的波澜,就好像这只是一幕在固定布景前演出的戏剧。主人公像是在雷雨中一样感动、哭泣、奔跑,但世界却依旧晴朗明亮着。
哪怕让世界动一动,动一点,这个故事都会有所不同。
而这一期的其它几篇银河奖小说,我把它们都选入了写作训练营的阅读内容。因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各自的世界弧光。
不管是《俑》里面对游戏客服行业的详细描述;还是《空地》里被永久改变的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方式;又或者是《永不熄灭的你》这篇故事里的有趣技巧——不是直接改变世界,而是通过角色,向读者展现这个世界一个新的不为人知的角落。
在这些故事里,“世界”和“技术”都占据着配角的生态位,在故事中,它们和角色的互动丰富了人物的命运,为作品增加了深度和广度。
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9月训练营阅读材料之《中国太阳》——世界是这个故事的主角,而水娃是那个讲述它故事的人。角色的弧光位于辅助位,与世界的弧光紧密相连。
如果你想加入“大橘科幻”写作训练营9月活动的话,规则如下:

写作训练营9月活动:世界弧光
活动参与要求:已经完成至少一篇科幻作品。或至少有一篇作品在创作中。
9月活动第一阶段:阅读
要求阅读内容如下:
1. 刘慈欣老师的作品《中国太阳》全文 。
2. 《科幻世界》6月刊作品《井》
3. 《科幻世界》7月刊作品《俑》《空地》《致永不熄灭的你》
4. 《科幻世界》7月刊“科学”栏目《想去一趟宇宙边际》。
——即使已经读过其中的作品,也请仔细再阅读一遍。
——本阶段为期2周。9月9日或10日,我们进入下一阶段。
祝写作顺利。
祝阅读愉快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